习近平为啥不访问英国?

姚树洁   发布时间:2014-03-30 来源:互联网

习近平本次访问欧洲四国,包括荷兰、比利时、德国和法国,就是没有访问英国。我在英国的大学工作,当然希望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能够来到英国。习近平没有到这里来,肯定有他的安排和目的。本博文不想揣测,只是从直观的角度考虑为什么习近平上任的第二年,还没有踏入大不列颠的国土?

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个岛国,也是一个曾经有过巨大辉煌的国家。一百年前,大英帝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和军事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正式被美国完全超过,退居世界老二的地位。

一百年以后的今天,英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只不过它已经没有昔日的辉煌。在欧盟,英国的地位也只能委屈第三,排在德国和法国的后面(见表一)。

 

表一   欧洲5国,中国和美国经济和人口实力比较(2012年)

国家

人口(亿)

GDP($Tril)

人均GDP(美元)

增长率%

比利时

0.11

0.5

43486

1.0

法国

0.66

2.6

39711

0.0

德国

0.82

3.4

41544

1.3

英国

0.63

2.5

38571

2.7

中国

13.61

8.2

6047

7.7

美国

3.11

15.7

50434

2.6

 

    2005年之前,英国还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 中国之前。2005年,世界老四的地位被中国所替代。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加速中国追赶西方7大工业化国家的步伐。在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第三以后,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到了2013年,中国的GDP总量突破9万亿美元,是英国经济总量的3点5倍强。英中人均GDP从2005年22倍的差别,8年以后,缩小成为6倍的差别。当今,中国一年所建造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是英国全国高速公路总长度的两倍以上。2013年,中国的汽车产量,是英国的10倍以上。

    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欧债危机,使欧元区的5个国家陷入极度困境,包括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欧元区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在欧债危机极其严重的时刻,许多人开始怀疑欧元的地位,多数人认为希腊等一些国家,必将退出,抑或是整个欧元区彻底崩溃。欧元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多少经济学家,多少英国人,为英国当初没有加入欧元区,而感到庆幸?

    而然,在德国和法国的共同努力下,欧元区在2012年底,开始出现明显的转机。到了今天,欧元不仅存活下来了,连希腊等国家,也已经摆脱了灭顶之灾。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欧元区的韧性,欧洲经济走出复苏,跟德国无与伦比的制造能力有关,跟法国的务实经济政策有关,跟老牌的欧盟创始国,包括德法以外的比利时及荷兰有关。

    也就是说,习近平选择访问荷、比、法、德,有其明显的目的。首先,是对欧元区的认可和信心。其次,是却逢中法建交50周年。还有,就是上述四国,能够给中国带来欧盟所能带来的最大商机和外部稳定的条件。换句话说,这四个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外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作用,大大超过英国的体能。

    中国外交,特别强调外部势力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对中国崛起的认同,对容忍不同社会体系和文化的认同。

    在欧洲,德法对中国的认同感比英国强。其它的小国,一般跟着德法的步伐,而不是英国的步伐。就中法的建交来说,也走在了英国之前。

    在外交和意识形态方面,英国一直与美国保持比较近的距离,对中国的态度时好时坏,冷战的意识,非常难以磨灭。英国媒体和BBC的对华态度,虽然比20年前已经友好和理解了许多,但是,本质上,英国媒体和不少社会精英,还没有像德法那样,更为宽容和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

    当意识形态与经济交往产生矛盾时,英国社会和媒体,往往更注重意识形态。其中所造成的误解,甚至是敌对的情绪,对两国的常态发展,非常不利。

    就算在大学里,许多‘极右派’的所谓学者和‘中国专家’,并没有用全面的、客观的、动态的观点,去看待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这些人还是停留在30年前的那种态度,不断发表一些奇特的观点,并且受到媒体和许多人的认可。英国的BBC和媒体,很难放下架子来倾听对华有利的声音。对那些尖刻批评,甚至是打击的态度,却总是情有独钟。

    要知道,如果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如果不是从共同进步的观点看问题,那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必将受到影响。

    卡梅伦和奥斯本去年访华,对促进中央两国的贸易、投资和人人交往,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可是,当达赖喇嘛到英国时,英国首相,总会置中国的严词而不顾。当谈及人权和民族问题的时候,政府和极右分子,都是‘当仁不让’。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曾经在英国48集团的会议上给英国的商界领袖划了几道外交红线,他明确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可触及的底线。底线上面,什么批评的语言都能接受,击穿了底线,就没有正常的外交可谈了。

    要加强中英关系,英国的政府和媒体,要善于理解中国政府的红线,否则,两国的关系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

    习近平本次没有访问英国,不等于英国对中国不重要,而只能说,英国的国际地位,对中国来说,不是至关重要的,起码,没有德法两国重要。

    为啥?

    首先,英国所拥有的东西,中国基本上可以从德法两国得到。而英国对中国的依赖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仅留学生,中国每年到英国留学的人数高达5万人,在英的留学生总量超过12万人。许多大学,离开了中国的留学生,就会出现大量的财政亏损。许多城市,离开了中国留学生,当地的经济必将受到重创。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英国已经非常渴望中国资本,也渴望中国的市场。这是一个小国和大国的竞争和合作,与30年前的情形,绝然相反。要充分利用中国崛起所能给英国带来的好处,英国政府、企业、大学和学者,必须认真重新考虑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态度,否则,更多的机会,就会被德法和其它欧盟国家所夺走。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