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国根谈投资的十二大误区
导读 不要对自己和团队太苛求,否则整天后悔莫及,会死得很快,成不了巴菲特。首先让自己健康地活着,有积累,然后才能成为高端人才。
在这一行干了将近二十年,有过很多教训,也得到了很多经验,今天来跟大家敞开交流一下。
首先跟大家谈一下一个优秀的研究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涉及到很多方面。
第一,一个优秀的分析师应该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做投资核心要看对未来的认知能力,看谁更具有前瞻性。这就要求你不可能不学习。无论是多么厉害的投资大师,都应当持续学习。
所以我认为学习能力是投研人员基本素质里面很重要的一面。不仅仅是你读了多少书,学历背景怎么样,这只是一个方面。
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调研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行动也很重要,要多看,多了解,把视野打开。
人大新闻界的方汉奇老先生,85岁高龄了,送给我们做学生的三句话,第一,身体最重要,第二要终身学习,第三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团队内部的关系,亲人的关系,社会的关系。
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阅读量也很重要,要多看书。
第二个很重要的是抗压能力。比如我最近压力很大,搞得筋疲力尽。干这一行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一行需要积累,如何让自己顶住压力,应对各种各样的状态十分重要。
我很多朋友也做这行,最近身体一塌糊涂。我相信研究员也是一样。总归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抗压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抗压的方法。把压力及时化解,才能活得久,才能积累,才能成为资深人士。
下面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我认为的研究和投资中常见的误区。
一鸣惊人
很多人都想一鸣惊人,其实这一点很难。时间是我们这一行最好的朋友。例如巴菲特,现在已经80多岁了,如果之前去世,那就比较难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们应保持平常心态,一步一步地积累。
一鸣惊人很难长久,时间会检验一切。我们这行有过很多点石成金的人物,但最终大多死掉了。
所以投资最终还是看结果的,一个做投资的人,你敢说自己成功,起码要符合下面两点的其中一点,一个是你已经死了,死前是成功的,第二个是你退出这个行业了,退出之前是成功的。
很多东西还是需要积累的。跟别的行业不一样。有时候,短期的成功很可能成为你长期成功的敌人。
对波动做简单的线性分析
比如今天这样行情,很多人问什么原因。这也是人性使然。我自己也思考,股市是很多变量的函数,最重要的是经济基本面。其实这远远不够。除了基本面,还有社会收益率水平、地缘政治、自然灾害、人的情绪等等,最终决定因素还是通过人的情绪。但人的情绪的认识太难了。
对波动不要做简单的线性分析。长期看,股市的决定因素还是估值水平和供求关系。最重要的是这两个。短期看,多种因素造成了市场的波动。所以看待市场,还是要多维的视角来看,不要给股市波动找简单的理由。
风险和收益分析的绝对化
投资学基本原理,风险和收益是孪生的。好的投资人要做相对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我们投资人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很多卖方的分析报告,提示的风险,大多一笔带过,我觉得还是应该对风险和收益做系统的分析。
对风险的分析分三个层次,第一是概率层次,第二个是,期望值的计算,第三个层次是对黑天鹅和小概率事件的预防。好的投资人活下来,用比较小的风险博取较多的收益,肯定会成功。
先尖端后基础
我们这一行门槛太低了,干我们这一行的人,他们在研究的都是尖端问题,但对财务、行业的ABC可能都不太懂,基本功不扎实。
我也这么告诫自己,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没有系统的教材,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其实我还在补课,我还在学习。我觉得还是把基础打好,再往尖端发展,肯定是有用的。
无意中对自己和别人的苛求
你可能无意中会对自己和别人苛求,但这是违背常理的。比如经常会抱怨,我为什么不空仓呢,我为什么没有规避这个陷阱呢。但如果你总能规避的话,你就是神仙啊。
有时候我对研究员也是这样,这个机会你怎么没有发现呢。其实呢这是苛求了。有十个机会,抓住一两个就可以了,大的机会尽量抓住就可以了。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干我们这一行,要反过来说,是“机可失,时再来”。你要是都抓住了,你会发现,整个社会的财富都到你的腰包里了。
不要对自己和团队太苛求,否则整天后悔莫及,会死得很快,成不了巴菲特。首先让自己健康地活着,有积累,然后才能成为高端人才。
片面强调投资的科学性或艺术性
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很多人,我也有很多朋友总是想把投资量化,像美国上世纪90年代之前,据我所知,将投资的科学性发挥到极致。
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S公式,已经发挥到极致。但这也有反面的案例,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过分强调投资的科学性,以为可以用模型数据解决一切,这是不可能的。量化、金融工程,可以作为重要的工具,但是不能作为全部的依据。很多人认为用金融工程解决一切问题,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美国也从对金融工程的过度研究转到行为金融学上。行为金融学更多的在强调人性,投资的艺术性。
但也不能过度强调艺术性。否则同样也是很危险的。做投资做研究最好还是两者结合。平常工作中,既看到硬的一面(科学),也看到软的一面(艺术)。
演绎和归纳、分析和综合的割裂
有些研究员,沉浸在自己的演绎中,一点归纳也没有,看看经济史,其实会觉得很可笑。片面的归纳也是错的,最好是两者结合,犯错的概率会小一些。整体做拆分叫局部,局部到整体叫综合。
局部的数据可能较为领先,也可能引导你进入误区。比如有时草根调研得出的结论就很可笑。所以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正如股市的波动是若干变量的函数一样,不要一成不变。
研究和投资定位的错误
个人觉得研究和投资是两项工作,定位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很好的分析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投资者。有的是很好的投资者,不一定是很好的分析者。
研究和投资是两个活,研究是很细致的工作,需要将经济的情况、行业的情况,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还有行业的潜力公司等等,都搞得很清楚。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他性格中反人性的因素要多一些。
比如巴菲特,我感觉他性格中就有很多反人性的东西。比方说暴跌的时候,他会去买,不买会睡不着觉。一个人他如果能反人性,投资成功的概率就会多些。比如我这两天压力大,说明我反人性的地方还不够。
对不同性质的资金或者投资者制定同质的投资策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投资方法,每个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期可持续的投资策略。不可能一个投资策略适用所有的投资者,适用所有的资金。对不同的客户,要有细分的策略。
大资金管理者或者服务者将宏观和微观分析割裂
比如,投资报告里面,所谓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长期看,我觉得,宏观、中观、微观其实很难割裂的。如果你只看微观,你的视野是很狭窄的,未来很难管大钱。
你看巴菲特,对宏观、行业、公司的分析都是很全面的。一定要有宏观视野,没有宏观视野的话,很多陷阱可能躲不开。
大资金管理者忽视投资组合估值安全边际和流动性的兼顾
大资金一定要关注流动性。好的组合一定是将两者结合的,一方面组合有流动性,一方面要有成长性。安东尼·伯顿有一年在香港亏了40%,就是这一点没做好。保持流动性使你有重来的机会。
价值投资机械化
价值投资是比较确定的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也是最有逻辑的方法,但也不要机械化。有些人认为价值投资好像就是长期持有,然后伴随公司的成长。
我觉得,价值投资,如果你觉得涨到位了,或者有更好的标的,或者你发现自己错了,就应该做一个调整。价值投资要用一个接力法。不要喜欢几个公司,长期就在这几个公司里面兜圈子。
我们刚才也提到了要保持学习。很多人说我持股比较集中,其实我也很无奈,我内心希望组合搞得更宽泛,协方差更低一些,但前提是不降低投资标的的品质。长期看这样是抗风险最强的。
上一篇:中国股市的潜规则
下一篇:做人要懂得“闷声发大财”
-
习近平成为最高领导人..
赵德润这个名字,对一些人来.. -
创业路上不得不注意的6.
创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慢慢创业路,稍有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