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丹书铁券”和“铁帽子王”?
近日,中纪委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了本书《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书中收录了习近平所说的一段话: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习这段话中用了两个典故,来指代某些职位很高希望享有司法特权的人。那么,什么是丹书铁券和铁帽子王呢?
资料图
说到丹书铁券,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水浒传》中的一回:《李逵打死殷天赐柴进失陷高唐州》。周世宗的后人柴皇城的祖宅被知州的小舅子殷天锡看上了,要搞强拆。柴皇城说:“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丹书铁券在门,诸人不许欺侮。你如何敢夺占我的住宅?赶我老小哪里去。”他的侄子柴进带着李逵跑去给殷天锡讲道理,说回沧州家里拿丹书铁券,殷天锡咆哮道,“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吩咐手下人殴打柴进,被火爆脾气的李逵两拳头给打死了。李逵动拳脚前对柴进掷地有声地说了句,“李逵道:“‘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
粗鲁无文的李逵都看明白了,大宋当时已是有法不依的世道,只有拳头才能解决问题。
小说中柴大官人家的丹书铁劵,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宋太祖本是周世宗柴荣的心腹大将,世宗驾崩后,他的手下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夺了柴氏的江山。他心中有愧,对后代皇帝立了两条铁律:不杀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也就是说,周世宗的后代在大宋享受了可免除死刑的司法特权,这一庄严承诺载入丹书铁券,颁发给柴氏子孙世代相传。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金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故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也称“铁券”为“金书铁券”。
丹书铁券源于汉代,刘邦建立汉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但汉代的铁劵并不免死,到了后来,一些朝代开国君王对一些功勋大臣颁发免死的丹书铁券,以犒赏其跟着皇帝打江山的大功劳。如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一些功臣“赐以铁券,以申河山带砺之誓”。获得这一特权的有公爵的有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6人,侯爵28人。然并卵,在“谋逆”大罪前丹书铁券也不管用。比如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被全家诛灭——只留下他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以及驸马爷和公主所生的两个孙子,毕竟两孩子是朱元璋的亲外孙。
铁帽子王是清代特有的称呼。清代的王爵制度不同于明代。明代每一任皇帝都封太子之外的其他儿子为王,封藩外地,每代有一个人继承王爵,到了明朝晚期,朱家的王侯太多了,成为明朝最大的一笔财政负担。清代历代皇帝也封儿、孙或兄弟为亲王或郡王,但多数是不能继承的,被封王爵者一旦死去,他的爵位代代递减,如降到贝勒,再往下降为贝子、公、将军。
但一些有大功的宗室亲贵,被封为亲王或郡王,则是世袭罔替,王爵可以一直继承下去,也就是说,子孙代代有人可以戴上“王”这个铁帽子。
清初有六位亲王和两位郡王是“铁帽子”,他们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硕塞、和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到了清代中后期,又增加了四位铁帽子王,分别是雍正帝封对他继承皇位有大功的十三爷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同治年间配合嫂子慈禧太后搞掉肃顺等权臣的奕訢,被赐封和硕恭亲王;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奕譞,封和硕醇亲王;以及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庆亲王奕劻。——这位“庆王爷”,前一阵子在电视剧里和媒体上很火了一阵。
无论获得丹书铁券,还是被赐封铁帽子王,只能是极少数权贵,用流行的词儿来说,是“赵家人”中很少的一部分。
习近平这段话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司法基本原则,如果共产党执政,还搞“丹书铁券”和“铁帽子王”的制度,显然与这个党所主张的宗旨明显不合。
对习的这番话理解,可能还要结合具体的背景。周永康被判刑前,曾经在坊间传言“刑不上常委”。然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破了这个所谓的“潜规则”,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判无期,前政治局委员薄熙来被判无期徒刑;前政治局委员徐才厚在移交司法机关后病亡;前政治局委员郭伯雄已被移交司法机关。
这些事例,非常恰当地诠释了“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
-
习近平成为最高领导人..
赵德润这个名字,对一些人来.. -
创业路上不得不注意的6.
创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慢慢创业路,稍有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