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物于胸,每临大事有静气

余远环 南方找北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互联网

 

01

说一个人得一把宝贝,紫砂壶,每夜都放床头。

一次,失手将紫砂壶壶盖打翻到地上,惊醒后,甚恼。壶盖没了,留壶身何用?于是抓起壶扔到窗外。

天明,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无损。恨之,一脚把壶盖踩得粉碎。

出门,见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壶,完好挂在树枝上……

这也许是段子,但是,每个人都有喜怒爱恶憎,在一定的环境里,某种情绪没有控制好,可能就会突然地表露出来。

这些年,我就因为偶尔沉不住气,曾经跟总编拍过桌子,跟值班编委争吵过,因而在职业上吃过不少苦头;跟朋友摔过杯子,对骂过,然后彼此拉黑朋友圈……不管什么原因,过后自己多少是有点懊悔的哈。慢慢的,经历确实让我懂得,冲动是魔鬼,一时的情绪失控,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是的,学会冷静,学会沉得住气,从容应对,真是一门智慧。

一朋友曾经说,事越急,心越要静,在想不出解决方法时,先坐下来,喝个茶,缓一缓,让心静一静,也许不经意中就能脑洞大开了。

工作上,我用这方法试过两次,确实有效,心一静,思路就清晰了。但是在为人处世上,因为心高气傲,缺乏静气,在某种环境下,往往控制不了情绪,修养明显是有欠缺,因此一直在反省中。


02

晚清风云人物翁同龢就有一幅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做为光绪帝师的翁师傅,政绩没见过人,不过心静写的书法,冠盖京城,确实有静气。

可惜他该静不静,甲午战争之前,在战和不战的争论中,就没能沉得住气,力压李鸿章,着力主战,导致甲午惨败,割地赔款。当然,也许他是看出光绪想借战扩张权力,故主动奉迎君意。

想想,写静气的人,真不一定有静气,据说翁同龢脾气很大,时人记载,一次与光绪争执,翁同龢竟持砚投光绪,虽未击中,但墨汁溅在光绪衣服上。

翁同龢对自己的问题看得也很清楚,所以他经常去寺庙散心,总提醒自己要“静坐”,可到了关键时,还是克制不住情绪,最终不得不出局。

是的,自古的贤圣之人,做大事的人,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比如大儒王阳明、曾国藩,皆大事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揽物于胸因而能从容,可见他们修炼道行的深邃。

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后,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得此心不动;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是哦,以静制动,一直是官场的制胜之术。

说某日,女秘书神色凝重地说:王总,我怀孕了。老王继续低头看文件,然后淡淡一笑:我早结扎了。

女秘书愣了一会媚笑道:我和您开玩笑呢!老王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喝了口茶说:我也是。

高吧?!这才是真正的高手,沉得住屁股,遇事不会慌乱,气定神闲中,子弹却在不经意间不断地飞出。

 

03

静气不可强求,它源之于定力。所以佛道儒都特别强调修身先修心,佛之禅定,道之身定,儒之心定,都强调的是定力。

静气需要去历练和积累。

庄子就讲过一个“呆若木鸡”的故事:训练斗鸡四十天,直到它对别的斗鸡毫无反应,“望之,似木鸡矣”,这时别的斗鸡对它望风而逃。

因为,静是韧性的智慧!

说古代有一个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家财置换成金银票,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银票藏进伞柄之内,然后把自己装扮成普通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归隐乡野老家。

不料在途中,他因劳累,在凉亭打了一个盹,醒来之后雨伞竟然不见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巨商很快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后,他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断定拿雨伞之人应该不是职业盗贼,可能是过路人顺手牵羊拿走了雨伞,此人可能就居住在附近。

于是他购置了修伞工具,干起了修伞的营生,静静等待。

春去秋来,一晃两年过去了,他也没有等来自己的雨伞。仔细思量,他发现有些人当雨伞坏得不值得一修的时候,会选择重新购买新的雨伞。于是打出“旧伞换新伞”的招牌,而且换伞不加钱。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    

不久,有一个中年人夹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过来换,巨商接过一看,正是自己的那把雨伞,伞柄处完好无损,巨商不动声色给那人换了一把新伞。那人离去之后,巨商转身进门,金银票失而复得,收拾家当,归隐乡野老家。  

这就是静之后沉着应对的智慧。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