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股民投资亏损不是愿赌服输 是监管不作为

   发布时间:2014-01-06 来源:互联网

肖钢:股民投资亏损不是愿赌服输 是监管不作为

www.Touzixun.com投资讯网,欢迎访问!www.eastmoney.com2014年01月06日


1月6日上午,证监会召开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部署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肖钢就证监会全面贯彻落实国办《意见》做了重要讲话。

  肖钢指出,国办《意见》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国务院一系列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指导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和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证监会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办文件精神,充分认识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意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要求上来,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肖钢强调,《意见》围绕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提出了九方面八十多项政策举措,构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意见》各项制度安排,关键是要狠抓落实,将中小投资者保护贯穿监管工作始终,落实到各个环节。要统筹协调,做到远近结合,突出重点。

  肖钢要求证监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一是要抓好学习和组织宣传。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认真组织学习《意见》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实质,将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要求中来。二是要抓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结合工作特点和工作实际落实《意见》要求,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为中小投资者服务水平。三是要抓好统筹协调和检查评估,将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履行情况作为衡量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证监会党委全体成员、会机关各部门、稽查总队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系统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干部职工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会议。

  把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贯穿监管工作始终

  --肖钢主席在证监会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部署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国办文件,提高思想认识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保护中小投资者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证监会一直把它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中小投资者仍处于弱势地位,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侵害。资本市场是公众化投资场所,我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最活跃的个人投资者群体,股票、债券、期货投资者9000万人,公募基金投资者6000多万人,其中99%以上是投资金额少于50万元的中小投资者,占我国城镇人口的14%。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初,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提出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013年5月,他在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制定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此后,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政策体系。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国办《意见》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国务院一系列部署的重要举措,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首次全面构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是指导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资本市场自身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证券期货监管转型。因此,证监会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办文件精神,充分认识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意义,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本质与内容,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同股同权”原则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关系

  “同股同权”、“资本多数决”,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公司法》第127和第104条规定了“同股同权”和“资本多数决”原则。股份或股权的本意就包含了份额平等、权力公平、参与机会均等和利益分享等内涵。“同股同权”是指同一类型的股份享有相同的权利。

  在早期公司实践中,同股同权的实现采用了“一致同意”的表决机制,小股东享有任意的否决权,同股同权原则被简单、机械(行情 专区)、绝对地实现。随着工业化推进,公司资本规模扩大,股东人数增多,这种方式很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为此,逐渐确立资本多数决机制,持有多数表决权的股东能够决定公司事务,即所谓“控制权溢价”,“制度红利”。这就为控制股东凭借其优势地位,滥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的正当利益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因此,为了实现股东之间的实质平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纷纷确立防范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的制度。赋予控股股东特殊的诚信义务,限制他们的权利,约束他们的行为。所谓诚信义务,源于信托法中受托人对委托人应当承担的责任,通常指公司高管人员掌握广泛权利,要对经营公司财产负责。随着中小股东权利被控股股东损害的情形不断出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将诚信义务承担者扩展到控股股东。就是说,控股股东除了自身利益外,负有维护其他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义务与责任。同时,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机制,如累积投票制、投票权代理和征集投票权制度、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代表诉讼制度。

  可见,对中小投资者保护,是矫正资本多数决的滥用,实现股东实质平等的共同做法,并不损害股东平等原则,恰恰是真正实现同股同权。

  二是正确认识“买者自慎”原则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关系

  “买者自慎”(buyer beware)是自古罗马沿袭至今的商品交易原则,反映到资本市场就是“投资风险自负”。

  在商品结构较为简单、买卖双方面对面、对商品质量和用途等认知的力量基本对等的情形下,为防止交易中的不诚信或悔约等现象频繁发生,买者自负原则成为维护交易秩序稳定的重要法律工具。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新型通讯(行情 专区)手段使远距离交易成为可能,交易内容不再限于现货交易,新技术运用使得商品的专业化、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大增加了买方检验商品品质和正确判断交易风险的难度,买卖双方对交易标的认识的落差也越来越大,买方越来越难以全面了解有关交易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买者自负,客观上变成了只有买方承担交易不利后果,是不公平的,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卖方有责的观念逐步发展起来。

  19世纪60年代,英国司法判例开始转向强调“卖者注意”原则,如果买方没有机会检验货物,那就不应当适用买者自负原则。19世纪90年代,美国也开始不再片面强调买者自负,在大批质量无法保证的居民住房引发大量不动产纠纷中,法院开始将购房者放在值得同情的地位上,出现了不按买者自负原则的判例。认为如果卖方知道重大信息一旦披露将修正买方对商品的错误认识,且不披露构成未达善意以及未及公平交易的合理标准,那么拒不披露信息等同于欺诈性不实陈述,理应承担同样的法律后果。

  证券交易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在公众化集中交易的条件下,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一对多,多对多,因此证券市场在强调买者自负的同时,必须强调卖者有责。正如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证券法议案所作说明一样,“该议案为买者自负的古老交易规则增添了新的内容——卖者有责,这样一来,充分揭示事实的义务就落到了销售者的身上”。美国证监会以所谓“招牌理论”为依据保护中小投资者。所谓招牌理论,即只要打出证券经纪自营商的招牌并开始营业,那么该机构及其人员就负有默示自己将公正对待顾客的义务。如果出现不公平交易,即违反这种默示义务,也就违反了反欺诈规定。1985年,英国政府发布题为《英国金融服务:投资者保护新框架》的白皮书,鲜明地提出:“本白皮书描绘的监管框架适当突出历史悠久的买者自负原则。但它认识到只强调买者自负原则并不够。为增强投资者对市场投资的信心,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欺诈,并鼓励投资行业按尽可能高的标准行事”。

  从各国证券法的制定与实施看,基本的经验是,对投资者盈亏自担、风险自负的买者自负原则,适用的前提是卖方履行了信息披露、销售适当性等强制义务,以及不存在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欺诈行为。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总之,保护中小投资者与买者自负原则并不矛盾。在强调买者自负原则的同时,必须强化卖者有责。必须明确,保护中小投资者绝不是保证投资者不赔钱。而且保护中小投资者是一个政策体系,首要的是适当性管理制度,这也是政府监管的责任。加强投资者教育本身也是保护措施,有利于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是正确认识交易自愿原则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关系

  交易自愿原则源于罗马法。谚语说,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枷锁。“合同胜于法律”,自愿签订的合同效力高于法律。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交易的复杂化,交易自愿原则开始受到限制。《德国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禁止的交易,无效;违反善良风俗的,无效;……以悖于善良风俗的方法故意损害他人者,应当向他人负损害赔偿义务”。如果买方没有机会检验货物,那就不应当适用交易自愿原则。如果买方基于对卖方的信赖而订购货物,那么该货物应当合理地满足买方购买货物的目的。可见,法律越来越倾向于保护合同正义,而不仅仅是合同自由。

  市场上不少观点认为,投资交易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的事情,投资亏损是投资者“愿赌服输”或“自作自受”的结果。这些观点貌似有理,实则漠视投资者,是政府监管不作为的表现,也是股权文化不健康的反映,有违正义原则和契约精神。

  资本市场崇尚契约精神。所谓契约精神包括契约自由、契约平等、契约信守和契约救济,核心是诚信无欺、契约正义。证券期货契约往往是标准化的,专业性强,结构复杂。因此,对交易自愿原则必须加以限制,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实施保护。主要方式有:一是交易前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对于不具备专业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即使自愿,也不允许从事交易。二是交易中要求卖方承担充分的说明义务,有关中介机构勤勉尽责,承担忠实代理义务。三是交易后建立风险补偿制度。

  四是正确认识效率原则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关系

  有些人担心,过多强调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给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规定大量限制性条款,会大幅增加上市公司运行成本,增加市场机构的合规成本,会影响市场运行效率,甚至最终产生市场对上市公司的“挤出效应”,出现更多公司选择境外上市。这些看法其实是误解。一些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研究表明,投资者保护机制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行为有显著影响,有利于抑制其不良行为,有利于帮助公司提高治理水平。这是因为控股股东行为如果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一般也会伤害整个公司的利益。一些研究还认为,对关联销售和关联采购没有限制的公司,其业绩显著低于有限制的公司。

  从许多国家或地区实践情况看,投资者保护越好,市场创新越多,行政管制越少,市场运行效率越高,股票市场也越发达。相反,忽视投资者保护,将给市场带来更高的运行成本,甚至可能影响市场信心和诚信基础,降低整个市场效率。美国安然事件后,2004年出台《萨班斯法》,对上市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高了,反而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促进了整个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狠抓落实,将中小投资者保护贯穿监管始终

  出台一个好文件不容易,贯彻落实好就更不容易,关键要狠抓落实。

  (一)以中小投资者需求和权益保护为导向,全面梳理部门规章制度

  要抓住落实《意见》的契机,结合行政许可的清理工作,对证监会系统现行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内部工作指引等进行全面清理。对照《意见》的要求,进行修改、补充、整合、完善。在证券期货市场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的各环节、各方面,都要全面嵌入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具体要求。要大力推动证券期货交易所、有关协会和相关会管单位,结合各自的职能和特点,相应修改完善自律规则、业务规则和服务流程,进一步做好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

  (二)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适当性管理是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道保护。目前国际上没有对中小投资者做专门的定义,对投资者的划分主要是出于分类监管和市场分类风险管理的需要。我国投资者结构呈现多元化,客观上出现了多种分类,在一些领域、一些产品已经有适当性管理,但标准不统一且比较分散。如何针对复杂的投资者构成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

  美国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很大程度上与注册豁免关联。以针对证券发行豁免问题的“认可投资者”为例,根据美国1933年证券法下的D条例规定,发行人向“认可投资者”定向发行,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豁免注册,不承担信息披露义务。发行人不得向其他中小投资者发行,否则将承担责任。八类认可投资者的评判标准保持动态调整。

  我国资本市场实行合格投资者管理的时间不长,标准门槛差异大,相关配套考虑不够。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建立规范的投资者分类标准,并建立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范,将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适当的投资者。同时,明确市场经营服务机构的适当性管理责任,健全各类自律规则的要求。

  (三)优化投资回报机制,提升投资价值

  获得投资回报是中小投资者参与投资的正当权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大体25%,显著低于成熟市场的40%,平均年化股息率低于2%。针对当前资本市场综合(行情 专区)回报低、回报方式单一、回报意识不强,《意见》提出了优化回报机制的系统性制度安排,要求建立现金分红、股份回购、以股代息等综合回报体系,全面优化投资回报环境。督促上市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牢固树立回报股东的意识,改变整体回报低和分配制度不规范不透明的状况。

  要督促公司修改章程,强化分红承诺和披露,发挥诚信监管系统的作用。全面落实IPO、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中的股权摊薄和承诺要求。形成落实公司在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回购股份的监管安排。完善各项审核与信息披露制度,落实对现金分红回报稳定公司的监管扶持政策措施。发挥基金等专业机构参与公司治理、改善投资者回报的作用。大力发展定期支付、绝对收益类产品,支持货币基金创新。进一步发挥托管人作用,督促基金管理人履行分红承诺。

  (四)保障投资者参与权和知情权,便利中小投资者行权

  《意见》提出了便利投资者行权的一系列“组合拳”安排,对全面落实投资者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公司治理,将形成有力支持。要全面评估完善证券发行、公司持续经营、并购重组以及各类产品的信息披露标准,制定并实施自愿性和简明化信息披露规则,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细化披露、承诺责任。围绕再融资、并购重组、股东权益变动等对投资者权益敏感的事项,细化披露和追责的标准和监管措施。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便利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并及时曝光异常披露和失信行为。对异常信息、衍生信息、承诺事项、股价异动及市场关切的事项,加强事中监测检查,实时作出监管反应。推动公募基金统一账户体系建设,方便投资者查询。

  尽快出台实施中小股东单独计票、全面网络投票、推行累积投票制和征集投票权的统一监管要求。制定股东大会投票表决第三方见证的规范指引。制定中小投资者提出罢免董事提案的规范程序。健全公司利益冲突回避机制的要求。加大公司治理责任,明确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高管义务,强化对股东会、董事会及公司重大决策事项的程序合规性监管和公告义务。依托行业基础平台建设,为基金持有人投票表决提供设施支持。

  (五)强化中小投资者赔偿救助,积极推动权益维护

  要致力于构建和谐的投资者关系,建立各类权益纠纷解决机制。支持市场主体开展纠纷和解与专业调解,支持公益诉讼、风险代理等服务。建立统一明确的投诉处理规范要求,督促市场经营主体承担投诉处理的首要责任,健全客户投诉与纠纷处理机制。重视发挥自律组织作用,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专业服务、咨询和救济援助。完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风险准备金制度,推动建立上市公司违规风险准备金,研究建立证券发行保荐质保金制度,鼓励推行中介机构职业保险(行情 专区)以及退市保险,全面提升执业规范水平和责任意识。

  健全督促侵权行为人主动赔偿投资者制度,推动建立监管机构责令购回制度和承诺违约强制履行制度。严格查处各种形式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加快完善诚信数据库建设。建立违法案件举报制度。制定实施行政和解试点方案。

  (六)强化中小投资者教育和完善保护组织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要制定投资者教育总体规划,加大对中小投资者教育力度,普及投资知识,开展警示宣传,帮助他们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经常告诫他们不要听信流言,不要盲目跟风,不要炒新、炒小、炒差。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开户、交易、营销及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

  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保护合力,加快形成法律保护、监管保护、自律保护、市场保护、自我保护的综合体系。要加强与国务院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共同推进维护投资者权益。依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两个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探索建立中小投资者权益维护的综合沟通协调机制。完善有利于中小投资者行权、维权和救济服务的环境,推动相关各方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投资者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要抓好学习和组织宣传

  证监会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充分认识《意见》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实质,掌握各项工作要求。要采取宣讲、专项培训等有效方式,组织系统干部、市场主体认真学习,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要求上来。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向投资者宣传、解读,使投资者了解自身权利,依法行权。

  (二)要抓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

  会机关相关部门要建立投资者保护的标准,优化制度政策,投资者保护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监管部门和稽查处罚部门要将中小投资者保护嵌入到日常监管运行、稽查执法的各个环节。各派出机构要继续深化辖区责任制建设,结合辖区投资者特点和工作实际落实《意见》要求,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交易所和行业协会要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和服务的自律规则,提升会员单位的投保意识和工作水平。各会管机构要按《意见》要求和我会统一部署,完善业务规则和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容。系统各单位要及时发现和反映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改进监管意见和建议。市场经营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要对投资者、对客户切实履行勤勉忠实的义务,增强责任意识,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中小投资者要加强自身学习,强化风险意识,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三)要抓好统筹协调和检查评估

  落实《意见》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要抓好统筹协调,做到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及时总结完善。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落实方案,明确时间表,强化监管合作,形成全系统、全行业的投资者保护协同功能。投保局要发挥自身作用,动态跟进《意见》的落实状况,建立督办机制。要围绕《意见》的落实,建立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机制,组织开展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对于检查发现的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将投资者保护工作情况纳入证券期货经营服务机构分类评价,建立投资者保护权益监测、巡查、抽查机制。要组织好对派出机构和会管机构投资者保护工作的评价,把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履行情况作为衡量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肖钢:观念上要做些改变 不要一说退市就很紧张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上市公司协会2013年年会上的讲话

  精彩观点摘录

  1、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行政管制过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财税政策不配套等,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重组的动力还远远不足。

  2、支持并购重组财务顾问通过适当方式,以股权或者债权的方式提供过桥融资,支持企业并购。

  3、总的来看,将来退市的制度可能是中性的、常态化的,我们观念上也要做一些改,不要一说退市就很紧张。

  4、协会的定位是:协会的职责是由法律法规来规定的,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协会就大胆积极地开展工作。

  法律法规没有做规定的,需要证监会和协会双方协商。需要双方商量是由证监会来履行,还是交予协会履行。如果交给协会,如何履行也需要明确。

  5、希望协会能够进一步去行政化,要形成与行政监督管理相并行的会员自律的管理体系或组织体系。二者是并行的,不是由于证监会人员编制有限,干不过来而把一些事情交予协会办理。协会若仍按证监会原来的做法,变成行政监督管理的延伸恐怕是不对的。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3年年会。上市公司协会成立一年多来,围绕“服务、自律、规范、提高”的宗旨,坚持去行政化的理念,致力打造高层次、高水平的会员服务平台,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积极的成效。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证监会,对陈清泰会长的辛勤付出和广大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王建宙会长的到任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石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逐步扩大,质量稳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首先,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成为国民财富的重要源泉。目前境内上市公司将近2500家,今年上半年创造增加值达3.3万亿元,营业总收入13万亿元,分别占同期GDP总量的13%和52%;上市公司缴纳的税费总额占到全国税收收入的23%。与此同时,全国工商注册登记实有企业1480多万家,加上小微企业有400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达1000多万家,而上市公司才2000多家,只是少数,从上述数据可见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程度不断提高,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众所周知,现代公司的治理机制,是以上市公司为开端的,在我国无论是公司股权文化的形成和推广,还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第三,上市公司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一批创新型、成长性较高的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获得了较快发展,激发了市场创新创业的热情,反映出了投资者对新兴产业的期待。当然,其中也有炒作行为。

  二、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

  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规范化的运作水平,是证监会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证监会坚持从市场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购重组、退市和投资者保护等各方面的制度和规则,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下一步证监会还将继续强化“两维护、一促进”的职责,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取向,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以解决公司治理深层次问题为核心,逐步健全上市公司发展内生机制;以支持创新发展为重点,优化上市公司发展的政策环境,努力推动上市公司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更大的作用。借此机会,我简单地谈三个问题。

  (一)着力规范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切实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我国资本市场创建初期,主要是大公司、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有控股比重较大;最近几年,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上市民营企业的比重也开始扩大,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又是由家族企业演变而来,他们对企业也强调控股权。由于这些原因,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的现象和境外市场相比更为普遍。可以说,这种情况是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之一。如何解决“一股独大”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当然,公司股权集中一点好,还是分散一点好,这本身不是问题,各有利弊。从企业具体运作来讲,股权集中有利于上市公司高效决策,提高运作效率。公司治理研究也表明,股权太分散会导致职业经理人缺乏归属感,相关制度也难以激励其保持企业家精神,同时企业的决策效率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我国目前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机制不健全、股权文化不成熟的情况下,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的优势地位也容易被滥用。实践中,确实也存在大股东或者控股股东利用他们的优势地位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

  因此,现阶段还需要大力治理“一股独大”的问题,防止出现“地下隧道”效应,即大股东利用优势地位,违反各种诚信义务,侵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权益。

  下一步解决这个问题,要采取的措施很多。一是要健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治理规范,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研究考虑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要求,要求有事前充分的信息披露。二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补充制定一些新的法规,探索建立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背信违约的民事赔偿制度。在发行融资、并购重组中做出公开承诺,但是事后又不履行、逃避责任的控股股东要付出失信的成本。三是建立健全中小股东公开征集投票权、网络投票、关联股东回避表决等制度,提高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形成对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监督约束机制。四是确立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义务,并要求其遵守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保密等要求,来维护中小股东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总之,下一步证监会要规范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行为,未来无论监管措施,还是法律法规修改,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二)推进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我国企业并购重组规模快速扩大,2010~2012年累计交易额达4.56万亿元,比2007~2009年增长了14%。通过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也有所提升,如前十大钢铁(行情 专区)企业产业集中度,已由2007年的37%提高到去年的46%。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行政管制过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财税政策不配套等,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重组的动力还远远不足。

  所以下一步要努力发挥好资本市场作为企业并购重组的高效平台作用,促进企业的并购重组,真正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盘活存量服务。证监会最近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审核分道制,也参与了国家有关部委关于企业兼并重组政策的研究,考虑如何从资本市场以及金融的角度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还会出台促进兼并重组的有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通过修改相关规则,减少并购重组的行政许可事项,简化相关程序,提高监管透明度。

  二是丰富金融支持措施,探索引入定向可转债、优先股等支付工具。支持并购重组财务顾问通过适当方式,以股权或者债权的方式提供过桥融资,支持企业并购。同时鼓励发展并购基金,拓宽并购融资的渠道。

  三是研究建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并购重组机制,形成覆盖各类公众公司的、有利于运用各种市场化工(行情 专区)具促进企业并购重组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今年中小企业转让系统挂牌企业将扩展到全国,门槛较低,一般不需行政许可审批,由系统自律管理。公众公司挂牌向全国推广以后,还要抓紧建立兼并重组的制度性机制,仅有股份公司挂牌还不够,还要建立小额、快速、灵活的融资机制。四是加强并购重组的监管和事后问责。监管重心要向事中、事后转移。兼并重组监管会遇到几个难点,一个是资产定价问题,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也容易造成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的问题;另一个是弄虚作假的问题。下一步要在这方面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优化资源配置。

  近几年中国上市公司总体退市的数量不多。分析最近几年退市的情况,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动退市、自愿退市,另一类是强制退市,两类各占一半。自愿退市的原因很多,有企业兼并重组,有企业发展战略性的考虑,有的是集团整个架构的调整,还有私有化等;强制退市主要是根据《证券法》规定,以前退市的主要标准是三年连续亏损,着重财务指标。去年证监会和沪深两个交易所分别发布了退市新规定,将退市制度在前几年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新规定中,除了三年连续亏损等既有退市条件之外,还增加了一些市场化的指标,包括股票交易额度、交易频率、股价低于1元面值等。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研究改革完善退市制度,重点解决上市公司重大违规如何退市这一难题。如重大违规退市的法律依据、出现重大违规行为要不要退市、什么样的情形属于重大违规、如何退市等问题都需要明确。总体而言,未来要使退市变成一个市场化、常态化的机制。

  有上市当然有退市,而且退市也不是说就是坏事,我们观念上也要做一些改变。历史上一半是自动退市,由于企业经营集团战略的调整、架构的调整、私有化的需要等等,需要主动退市。另一类是市场化的指标达不到,交易很少,譬如现在四大国有银行(行情 专区)的换手率只有0.2%,但不是财务有问题,根据刚公布的三季度季报,四大行盈利额仍很高。第三类才是重大违规、违法的公司,这一类是监管政策不能容忍的,退市带有惩罚性质。总的来看,将来退市的制度可能是中性的、常态化的,不要一说退市就很紧张。

  当然,完善退市机制也很重要,退市以后还要有场所进行一定的交易,需要过渡阶段。另外,退市以后经过重组、改造变好的,还可以比较顺畅地恢复上市,要形成正常化的机制,使得企业有进有出。总之,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坚持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原则。

  三、上市公司协会要努力探索工作新方法

  上市公司协会是以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为主体,以统一的资本市场规范为纽带,以维护会员共同的合法权益为目标而结成的全国性自律组织。

  证监会作为协会业务主管部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协会依法开展工作,同时希望协会切实发挥好贴近企业、贴近市场的优势,进一步搭建交流的平台,传递政策信息,推动政企对话,加强自律管理,引导上市公司更好地承担起改善公司治理、依法合规进行信息披露和依法进行资本运作,以及履行好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义务,全面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社会形象,不断夯实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前几天证监会主席办公会专门研究了证监会和协会的关系,除了上市公司协会,还有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期货业协会等。

  第一,协会的定位是: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来履行职责。协会的职责是由法律法规来规定的,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协会就大胆积极地开展工作。

  第二,协会是会员自律组织,会员共同缔结的公约、条款、章程,由协会自己落实执行。证监会要理清和协会的关系。法律法规规定是证监会履行的职责,证监会考虑需要委托协会去履行的,双方要明确协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不仅要对协会讲清楚,也要对社会讲清楚。

  第三,法律法规没有做规定的,需要证监会和协会双方协商。资本市场的新业务、新情况层出不穷,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谁履行的,需要双方商量是由证监会来履行,还是交予协会履行。如果交给协会,如何履行也需要明确。

  下一步证监会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协会依法、依章程大胆地、积极地、独立地履行职责。同时证监会也希望协会能够进一步去行政化,要形成与行政监督管理相并行的会员自律的管理体系或组织体系。二者是并行的,不是由于证监会人员编制有限,干不过来而把一些事情交予协会办理。协会若仍按证监会原来的做法,变成行政监督管理的延伸恐怕是不对的。

  协会需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而且在管理模式、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上,都要和现有的行政监管有所不同,才能并行,否则不是并行,而是一样,无非就是换一个场所,没有意义。衷心希望上市公司协会在这方面努力探索。(证券时报网)

 

www.Touzixun.com投资讯网,欢迎访问!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